中公浙江人事考试信息网·浙江会计取证考试网温馨提醒您关注浙江会计取证考试题库【2018浙江注册会计师考试每日一练汇总(06-12)】
备考2018年浙江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同学们可点击加入2018浙江注会备考群:364328152,群内会发布2018年浙江注册会计师考试资讯等相关信息。
【会计】
第二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
单选题
1.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某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原定为10 年,以后发生的情况表明,该资产的受益年限已不足10年,相应调减摊销年限
B. 某企业原根据当时能够得到的信息,对应收账款每年按其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现在掌握了新的信息,判定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比例已达15% ,企业改按1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C. 某企业的一项可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其有效使用年限或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发生变更,影响了变更当期及资产以后使用年限内各个期间的折旧费用,这项会计估计的变更,应于变更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
D. 某企业投资性房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考虑到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摊销,影响所得税的扣除,决定将投资性房地产由公允价计量改为按成本模式计量
综合题
2.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12年7月1日,甲公司将其自用的一栋办公楼出租给A公司,租赁期为5年,年租金为200万元。每半年支付一次租金。该办公楼账面原值为2 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至租赁日已使用2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与税法规定相同)。甲公司对该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2×14年1月1日,因办公楼满足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条件,甲公司决定将其办公楼由成本模式计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13年6月30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2 200万元。2×14年1月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
假设甲公司盈余公积的计提比例为10%,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资料(1),编制转换日、2×12年12月31日的相关会计分录;
<2>、根据资料(2),计算企业因该会计政策变更对2×14年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总额;
<3>、根据资料(2),编制企业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调整分录。
答案解析:
1.参考答案:D
题目详解:选项D,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选项D不正确。考查点:第二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
2.参考答案:
(1)甲公司将自用房地产转为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需要一一对应结转,(1分)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 2 000
累计折旧 800
贷:固定资产 2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800(2分)
2×12年末,收取租金: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1分)
甲公司2×12年应计提半年折旧=2 000/50×6/12=20(万元),(1分)分录:
借:其他业务成本2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20(0.5分)
解析: 甲公司2×12年应计提半年折旧=2 000/50×6/12=20(万元),将固定资产转为了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是当月增加下个月开始计提,当月减少当月计提。但是这只是用于出租,相当于此项固定资产还是存在的只是用于出租转入到了投资性房地产,所以计提折旧还是继续计提6个月的折旧。
(2)至会计政策变更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2 000-2 000/50×20-2 000/50×1.5=1 140(万元);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1分)因此形成的对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总额=(2 500-1 140)×(1-25%)=1 020(万元)。(1分)
(3)调整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 000
——公允价值变动 5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 000/50×20+2 000/50×1.5)860
贷:投资性房地产 2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 500-1 140)×25%]340
盈余公积 10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18(3分)
解析: “-2 000/50×1.5”追调了1.5年的折旧(包括2012年半年+2013年全年),所以2012年下半年提的20万折旧,调整了2014年年初未分配利润。
【审计】
第二章 审计计划
单选题
1.推断错报通常是指( )。
A. 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B. 毋庸置疑的错报
C. 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
D. 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不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而导致的差异
简答题
2.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负责审计上市公司甲公司2017年度财务报表,并委派A注册会计师担任审计项目合伙人。在执行审计工作时,A注册会计师对计划审计工作有以下考虑:
(1)确定审计方向是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
(2)计划风险评估程序和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当同时进行,然后再实施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和进一步审计程序。
(3)完整、详细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计划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但不应包括抽取的样本量。
(4)在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中,应当在将所有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作出计划后,再实施相应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而不能先做计划的先实施程序,后做计划的后实施程序。
(5)在审计计划阶段,还需要针对特定项目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例如针对舞弊、持续经营和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等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6)如果在审计工作中对总体审计策略或具体审计计划作出了重大修改,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作出的重大修改,但不必说明修改原因。
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6)项,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考虑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1.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选项B为事实错报;选项D为判断错报。
2.参考答案:
(1)不恰当。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是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不恰当。计划风险评估程序通常在审计开始阶段进行,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则需要依据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进行。因此注册会计师需要先制定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后,计划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3)不恰当。完整、详细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计划包括抽取的样本量等。
(4)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可以统筹安排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先后顺序,如果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已经做出计划,则可以安排先行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再制定其他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5)恰当。
(6)不恰当。如果在审计工作中对总体审计策略或具体审计计划作出了重大修改,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作出的重大修改和理由。
标签:浙江注册会计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