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 浙江 国考

考试类型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阅读资料 > 申论 >

申论技巧

>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论述中论证部分写作技巧

2018-06-26 10:06:33 来源:浙江中公教育 点击量:

中公mobile.bet.365·国家公务员考试提醒您关注申论答题技巧_申论热点_申论范文: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论述中论证部分写作技巧】

一提到申论考试,广大考生最头疼的要数申发论述题了。对于如何从文章中找到符合要求的三个分论点、且尽量做到措辞严谨优美并不困难,但是如何把分论点的论证部分进行有效扩充则有些难度。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对申发论述中分论点论证部分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参考。

一、写作方法

论证是为了证明主题词和该分论点关键词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论证一定要紧紧围绕着分论点。每一个分论点的论证部分,都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框架去书写。

在“是什么”部分,有两种写作方法。一是可以解释分论点中的关键词,二是可以描述现状。例如: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解释“传统文化”是什么,也可以描述目前传统文化的保护成绩和问题。在“为什么”部分,有“理证法”和“例证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前者是讲道理,可以围绕着分论点阐述原因、影响或者以名言警句作为佐证,例如:平衡快慢能够使民众生活更幸福。可以阐述“为什么民众生活需要平衡好快慢”或者“平衡好快慢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后者是举例子,例如刚才的分论点论证中,就可以举富士康的例子。在“怎么办”部分,也是有两种写作方法。可以直接提出解决措施,也可以只给出结论。例如:创业路上需要不断创造创新。如果写对策,就写如何去创新;如果写结论,只需要换一种表述方式将分论点重新描述一遍即可。

二、常见问题

在书写论证部分的内容时,考生经常会有一些疑惑。下面将分别说明。

首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部分并非缺一不可。三个部分中,因为申发论述需要写的是议论文,论证中必须有分析部分,所以“为什么”部分必不可少。对于“是什么”部分,可写可不写。而“怎么办”部分,建议考生书写。如果分论点的角度是分析,那么可以写对策也可以写结论;如果分论点的角度是对策,那么这一部分必须写对策,因为论证要围绕着分论点进行。

其次,例子的选取要恰当。例子可以是材料中的例子,也可以是材料之外的例子。如果自己的积累不够,可以使用材料中的例子。但是要注意,三个论证最好不要例子的来源全是材料之中的,并且材料中的例子在使用的时候不能抄写材料原文表述,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转化加工。

最后,论证要有理有据。也就是需要在例子后加入分析,可以分析原因也可以分析影响。例如,可以在例子描述完之后加一句“之所以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原因就在于做法”类似的表述。示例如下:之所以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创业者不同的创业内驱力。

分论点论证部分的写作对申发论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在需要时信手拈来,写作能力也才能越来越强。

有问题?→在线咨询 | 学习交流,资讯及时掌握,请加QQ群

国家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QQ群:720780963[加群]

专注国家公务员考试新资讯及学习备考资料推送

国家公务员考试

专注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及学习备考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浙江国家公务员考试(ID:zggjgwy)

回复关键词“一本通”即可领2019国/省公务员考情一本通

关于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学习备考,您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尽力为您解决!(问题需要简洁清晰,否则无法识别哦)

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推荐: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写个漂亮开头,让好文章锦上添花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习大大讲话引用的古语名言50例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的入门技巧

2019国考申论早储备:习近平谈“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请登录中公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

(责任编辑:huting)

标签: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热点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中公分站 友情链接

浙江 | 宁波 | 温州 | 金华 | 丽水 | 台州 | 绍兴 | 湖州 | 衢州 | 嘉兴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内蒙古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河南 | 江苏 | 安徽 | 宁夏 | 陕西 | 湖北 | 江西 | 福建 | 甘肃 | 青海 | 四川 | 重庆 | 湖南 | 贵州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新疆 | 西藏 | 海南
中公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浙江人才网| 郴州求职网| 武汉资格认证培训网| 河北银行信用卡中心| 教育休闲专利| 呼伦贝尔找工作| 励志人生| 北京吉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