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 浙江 国考

考试类型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阅读资料 > 行测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主旨”“大意”别大意

2018-06-20 11:03:30 来源:浙江中公教育 点击量:

中公mobile.bet.365·国家公务员考试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主旨”“大意”别大意】

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资讯_备考资料_考试题库汇总

在行测考试中,主旨观点题一直是重中之重,曾有言:“得主旨者得天下”。从题量来看,主旨观点题占整个言语部分的比重较大;从考查能力来看,主旨观点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材料的整体把握,而其背后其实还隐性考查了两个能力,一是快速阅读能力,从近几年的真题来看,片段阅读的阅读量稳中有升,对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二是短时记忆能力,每个小的阅读材料内容题材不尽相同,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还要有短时记忆能力,能够快速记忆所读内容并加以分析和提炼。

想要用较短时间快速找到文段的主旨大意,就需要准确地对文段中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千万不能大意。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以一道题目为例来分析一下,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例题】我国古代诗人探索多样的表达形式来体现诗歌的形式美和韵律美,这使古诗英译困难重重。就诗的外型看,每句字数相同与否,使其或呈方阵,或呈长短句式,而英语诗歌的行数和每行的音步数固定,但字数不固定,外型均呈长短句式,英诗虽然有可能译出近似原诗的长短句式,却难以再现古诗的方阵外型,其中的美感就会大打折扣。例如下面的回文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这首诗仅用十四个字却祈祷了二十八字的作用,读起来声调和谐,婉转悦耳,极具音乐美感,但这样特殊的诗歌形式在英文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表达形式。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古诗英译造成美感缺失

B.诗歌翻译要兼顾形式与内容

C.古诗的形式很难在英译时体现出来

D.语言差异是诗歌翻译不可逾越的障碍

【答案】:C

【中公解析】文段一共四句话,第一句作者交代了中国古代诗人用多样的表达形式体现诗歌的美,使得古诗英译困难重重。第二句主要介绍英译美感大打折扣的原因,即英诗难以再现古诗的方阵外型。第三局以“例如”开头,说明是作者所列举的例子。第四句是对第三局例子的具体阐述。所以纵观文段,第一句为观点句,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三、四句是在举例论证第一句的观点,因此文段第一句为主旨句。故答案选择C。

可见对段落中句间关系进行分析,能够帮助考生理清文段行文脉络,找到主旨句,将段落越读越短。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要科学备考,持之以恒,相信大家最后一定会有满意的结果,一定能够成“公”上岸。

有问题?→在线咨询 | 学习交流,资讯及时掌握,请加QQ群

国家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QQ群:720780963[加群]

专注国家公务员考试新资讯及学习备考资料推送

国家公务员考试

专注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及学习备考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浙江国家公务员考试(ID:zggjgwy)

回复关键词“时政模拟题”即可领取时政大礼包(模拟题+时政热点)

关于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学习备考,您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尽力为您解决!(问题需要简洁清晰,否则无法识别哦)

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怎样提高行测定义判断的正确率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巧用感情色彩做逻辑填空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排序题如何巧用排除法

2019国考行测技巧:语素联想法分析词语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请登录中公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

(责任编辑:huting)

标签: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

热点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中公分站 友情链接

浙江 | 宁波 | 温州 | 金华 | 丽水 | 台州 | 绍兴 | 湖州 | 衢州 | 嘉兴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内蒙古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河南 | 江苏 | 安徽 | 宁夏 | 陕西 | 湖北 | 江西 | 福建 | 甘肃 | 青海 | 四川 | 重庆 | 湖南 | 贵州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新疆 | 西藏 | 海南
中公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浙江人才网| 郴州求职网| 武汉资格认证培训网| 河北银行信用卡中心| 教育休闲专利| 呼伦贝尔找工作| 励志人生| 北京吉他培训|